凸輪車床的起源及發展

在金屬加工和木工加工中,自動車床是具有自動控制切削過程的車床。自動車床最早於 1870 年代開發,採用機械控制。自 1950 年代 NC 和CNC出現以來,自動車床一詞通常僅用於機械控制車床,儘管一些製造商(例如 DMG Mori 和 Tsugami)將走心型 CNC 車床稱為「自動」。

CNC 尚未完全取代機械自動化車床,因為儘管許多機械自動化車床已不再生產,但仍在使用中。

而凸輪自動車床在現今還是具有一定的銷售量,因其快速的車削方式,讓使用者可快速的量產零件,而自動車床的低成本,也是讓使用者無法放棄的原因,因無控制器,只有機構件,維修及保養的成本也較CNC車床來說更為低廉。管理費用是計算的一部分,尤其是因為大多數凸輪操作機器早已回收成本,而新型 CNC 機器每月需要支付大量費用)。即使在當今充滿 CNC 的環境中,依賴 凸輪自動 機器的企業保有競爭力;他們只需要保持警惕並明智地保持這種狀態。

凸輪車床主要採用凸輪控制,這些凸輪有著不同的形狀及角度,並由凸輪來控制工具刀具的進給,在加工零件時,棒料的整個長度都會隨主軸旋轉。零件完成後,它與棒材“分離”,夾頭釋放,棒材向前進給,夾頭再次閉合,準備下一個循環。棒材進給可以透過多種方式進行,包括抓住棒材的拉扯工具以及從後面推動棒材的拉動的送料機。車削的方式為五把刀具對棒材同時加工產出零件,比起CNC來說,傳統CNC車床最多只能一把刀具加工,如果要到5把刀具同時加工,價格可能會相當高(60-100萬美金的機台才能達成),這也就是凸輪車床還可以保有競爭力的原因。

目前在世界上,主要還『大量』使用凸輪車床的有幾個國家,中國大陸,印度,越南,這些都為較勞力密集的國家,工資成本也較低,而台灣,在許多加工廠中還是保有凸輪車床,因其好維護及保養的特性,以及車削的速度極高,讓許多老闆們還不願意淘汰這類的機床。